香港豪宅近三成買家是內地人
http://news.wenweipo.com [2011-05-18] 我要評論(1)
放大圖片
【文匯網訊】據北京青年報報道,近日,香港媒體有關「廣東80後少婦擲3.45億港幣買下港九龍最貴樓盤」的報道,讓內地富豪香港掃樓話題再次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焦點。對此,香港中原地產華北區總經理李文傑表示,「這不是新聞。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土地註冊處的信息顯示,從去年至今,不算公司,僅算個人,港島套總價在1200萬港幣以上的豪宅,一手新房加上二手房,三成買家是內地人。而分析他們購買的因素,除去移民等因素,防國內通脹、求資產保值增值是內地人香港購豪宅的主要原因。」
■香港最貴豪宅
多為內地買家
香港中原地產研究部聯席董事黃良升昨天告訴記者,香港樓市界定豪宅以1200萬港幣為界,價值在1200萬港幣以上的稱為豪宅。在香港中原地產、美聯等房產經紀公司眼中,內地客大多選擇一次性支付房款。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一般三口之家居住面積約60平方米,超過100平方米的單位在香港很多普通人家看來是天價的豪宅,但卻是內地買家的購房首選。在豪宅市場,內地置業者的表現更是令人咋舌。按照香港中原地產研究統計,從2007年開始,內地人在香港購買一、二手豪宅的比例已經翻了幾乎2倍。
內地人在香港買豪宅有兩大特點。「比例一直在提高是第一個特點。」黃良升介紹,「一手加上二手,去年半年內地買家在香港購置豪宅的宗數占比達26.9%,金額占比達28.8%。」 而另一個特點,黃良升介紹說是,香港最貴的一手新單元買家往往多為內地人,也就是說,最貴的房子,近幾年基本由內地人買了。「香港一手新房最貴單位買家往往是內地人。」黃良升強調,「實際上,廣東80後買家黎女士3.45億港幣刷新九龍最貴住宅紀錄的九龍站凱旋門頂的交易不是今年內地買家在香港樓市交易中最貴的,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土地註冊處的信息上顯示,今年,重慶一位漢語拼音名字為Anjinchen的買家曾以5.47億元(以下都為港元)的天價買下了淺水灣赫蘭道12號,創下了香港樓市今年第二高的成交價。」
據介紹,香港樓市,每個發展商必須申報成交價和客戶信息,防止假交易,因此豪宅成交信息不難查詢到。記者在香港上述機構的網站看到,正如香港中原統計的一樣,1200萬以上的豪宅成交信息中,不算內地公司,以漢語拼音顯示的內地個人購房人果然不少。
文匯報
2011年5月23日 星期一
2011年5月22日 星期日
地產 內地客買港樓升至9.4%美聯黃錦康:專吼500萬以上物業
2011-05-23
內地客來港置業漸增,美聯集團副主席黃錦康指,內地客佔本港整體買家比例,自去年第二季起急升,至現時約佔百分之九點四,而內地客當中逾半購買五百萬元以上的中高價物業為主。他認為,本港樓價急升並非因為內地人來港「托市」,供求失衡才是近年樓價急升的主因,籲政府應適當調節土地供應。
黃錦康表示,根據該行數據,內地客來港置業比率,於○九年第一季佔整體買家的百分之四點二,其後稍升至百分之四點六,再橫行至去年第一季。但自內地去年四月起,接連推出國十條、國八條等調控政策,加上內地銀行收緊按揭,令資金流入本港,內地買家比例自去年第二季起急升,直至今年第一季比例已升至約百分之九點四。
數據亦顯示,內地買家當中,約五成六購買五百萬元以上物業,而購買二百萬至五百萬元物業的內地客佔約三成七,其餘約百分之七則購入二百萬元以下物業。
32%內地客購新盤
他分析,過去數季細價樓正在「追落後」,升幅較高,反而豪宅已升至高位,近期升幅亦較少,反映內地人來港置業多為用家心態。而按揭方面,由於內地客資金較充裕,目前近九成均選擇承造七成或以下按揭,另內地客選購新盤及二手比例,分別為三成二及六成八,較本地買家的二比八比例,內地客購入新盤多約一成。此外,內地買家當中,約五成六購入位於新界區物業,九龍區物業佔約兩成半,港島區則佔近一成九。
黃錦康認為,內地客在港買樓比例目前僅佔不足一成,反映近年本港樓價急升,並非因為內地人入市「托高」,而供求問題才是近年樓價急升的主因。他指,○八及○九年間施工量,僅為八千伙及八千二百伙,較每年二萬個單位的平均需求大為落後,令往後數年樓市供求失衡,才是近年本港樓價急升的最主要原因。他續指,如果樓市供應繼續不足,令樓價持續上升,則可能出現愈來愈多本地人負擔不起樓價,而市場上剩下更多仍然負擔得起樓價的內地客。
供求失衡致樓價急升
他認為要解決樓價急升,則需扭轉供求不平衡的問題,政府有責任作出適當調節,應及時增加或減少推出土地供應,以達至供求平衡,但過度供應亦可能令樓價急跌,故最重要是供應平穩,令不論是本地客或內地客都可負擔樓價。
他預計,隨高鐵及其他中港交通網絡發展,未來中港關係更緊密,內地人士來港買樓比例將維持於一成左右。
記者麥穎
專訪
星島地產
訂閱:
文章 (Atom)